悠悠华夏文化渊源流长~赋予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追溯“素食的起源”,让我们跟随人类文明的脚步,了解一下素食的起源。
文字的诉说:
素:中国汉字词典拆字解释成:垂+系,自然下垂的织物;当代意译为:本色的;不加修饰的;自然地。
食:拆字为:人+良,人类吃的东西;常被用来形容与“吃”有关的内容;
素食,则为:素的饭食,与“荤”相悖;
当下的社会将素食理解成为一种不吃肉、家禽、海鲜等动物产品的饮食方式。细节划分素食,则有很多种不同方式的素食习惯。
书籍的记载:
不同于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人类从开始学会运用火种开始,食肉成为一种享受。
在慢慢食用过程中, “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之曰烂肠之食” 根据《吕氏春秋》记载,人们开始意识到吃肉对身体的伤害。
素食文化悄然起源,《黄帝内经》中记载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则为素食文化开始的。
在清代,素食文化发展到鼎盛时期,形成了流派和理论。清代美食家袁牧著作《随园食单》就有单独的“杂素菜单”一节来剖析素食菜谱;
而薛宝辰所撰写的《素食说略》则是专门讲解素食内容的著作书籍,可见,在富裕清朝时期,吃素也是一种文化。
素食的习俗:
北圣人孟子曾云:“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从品尝肉类到体会杀戮的残酷,人类开始约束自我,将吃素纳入了神圣的场合。
在进行重大祭祀活动前夕,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一定要“茹素数日,已净其身,清其心”吃数天的素来净化心灵,素食在慢慢充当着恬淡心经的角色。
素食的产物:
运用自己的智慧不断地创造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使用工具开发新的素食产品也是对素食文化的不断完善。
豆腐:相传由汉朝淮南王刘安发明,做为最具文化底蕴的素食品,绵延上千年的悠长历史,被众多国家的人们食用。
面筋:胶状混合蛋白质,南北朝时创制,做为重要的仿荤菜式的材料,被广泛食用;
菇类:富含多种有利于健康的微生物元素,从上个世纪人类开始食用,加工变成美味的素肉松,素牛肉干等食物。
豆类:做为唯一富含蛋白质的植物,而被人们推崇,易于加工为仿荤菜式,更是成为素食爱好者的完美选择。
中华民族蔓延数千年的素食文化,
值得每一个人去了解。
文章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