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常我们所说的“吃货”不管吃啥,基本都是在吃“段食”。
但是一个人只是有吃有喝,够不够呢?不够的。如果把你关在小黑屋里,给你吃给你喝,估计一般人也活不下去,所以呢,还得要看好看的颜色,还得要听好听的声音,等等,这些色声香味触的满足,叫做“触食”,在《瑜伽师地论》中叫作“顺乐受触”,这是前五识所要满足的需求。现在很多人喜欢看电影啊,听音乐啊,什么花道、香道啊,就属于这个触食的范畴了。
那么有了段食和触食,整天好吃好喝好玩,是不是就行了呢?还是不行。
人活一世,总得有追求,总得有希望。追求和希望对于很多人来说,也是生活的重要因素。
在四食中,这个希望和追求叫作“思食”,《瑜伽师地论》中叫作“有漏意会思”,说的也是这个东西,因为凡夫的追求和希望都还是有漏的。
最后一个呢,叫作“识食”,识就是我们的心识,小乘讲六识,大乘讲八识,如果没有这个心识作为根本的话,有情也就没法存在了。比如像无色界的天人,或者无想天的天人,不需要好吃好喝好玩了,甚至不需要思维活动了,但他们还是存在的啊,那么他们的根本所依就是这个心识。
大家看看,佛法中一谈起“吃货”们吃的东西,是不是比我们世间的吃货要高大上很多?从茶叶蛋和矿泉水一步步的上升到艺术层面、精神层面,最后到人生根本问题的层面去了。
第三个叫“禅悦食”,这个就好理解了,经中经常说修行人“禅悦为食”,就是通过修习禅定而得到的身心的愉悦,这也是长养慧命的食物。
第四个叫作“愿食”,我们刚学佛的时候都知道“四弘誓愿”,包括我们现在经常说的发菩提心,发愿往生净土等等,这些作为修学佛法的目标的愿望,也是维持修学的食物。
第五个叫“解脱食”,当我们在佛法上逐渐进步的时候,烦恼和疑惑逐渐的消减,我们的束缚越来越少,越来越能够由佛法得到真正的自在,这就是更好的“食物”了。
图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感恩!
▼
长按关注世界素联
传承饮食文明 传播素食文化
www.worldsoushi.org
微信·worldsoushi
入会申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