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素食摘星米其林,他们的菜有何过人之处?

对蔬果的深度挖掘,是他们最值得借鉴的地方。

这是素食之道的第二篇,我们将聚焦素食潮流的前沿,以意大利Joia和上海福和慧,两家米其林素食餐厅为样本,从大的烹饪准则到菜品呈现的小方式,解读素食餐厅的食材、烹饪之道。

当然,我们亦关注素食餐厅开启的动机,背后的哲学是什么,而非只是菜品。

Joia:意大利素食里都是东方哲学
在欧洲,Joia是第一家凭素食摘星的餐厅,主厨Pietro Leemann是健康自然饮食的支持者。他定义自己的烹饪为“发展的厨艺”,致力于向人们展示鱼、肉之外的美味。
作为一个绝对的东方迷,他曾经在中国、日本呆了2年多,练过太极拳和气功。其素食哲学理论中,占据主流的永远是中国五行与酸甜苦辣咸的结合,通过饮食,将身体与世界连接。
食材的多样性是其菜品最大的特征
此外,他还深入研究了阿育吠陀(印度的传统医学,认为人体是自然不可分割的,当身体与自然不调和时,机能受阻,就会生病),希望通过素食来保持健康和心灵的探索。
素食烹饪的基本准则
从这些哲学出发,他提出了很多关乎时间与食材的烹饪要点:
他的菜品也遵循着这些准则而创作。如最著名的这道“手”,“一个开放式的馅饼”,千层面皮的下面是烹饪过的茴香头丁、朝鲜蓟丁、葡萄干、松子等。在其他菜品中,我们也能发现蔬菜、水果的强势出场,甚至要把一整个大自然都拿给你吃。
福和慧:让吃素变得更有趣
作为上海备受关注的素食餐厅,福和慧连续两年拿下米其林一星。餐厅名称源于福慧双修的理念,提倡健康素,希望人们经历一天的忙碌后,能够吃到朴素自然的素食,感受到身心的清静。
餐厅主厨卢怿明成功打造了福系列餐厅,在烹饪方面已然成熟,以本帮菜为原点,兼取粤菜、淮扬菜的烹饪特色,甚至有西餐元素的融入。卢师傅本身并非素食主义者,在福和慧,他运用的依旧是之前做菜的方式,按他自己的话来说,“烹饪都是相通的,但是创作的过程却是天马行空的。”从多套菜品中,我们亦能发现为呈现一餐健康素,所花费的各种心思。
甜豆和正山小种的搭配
餐厅还有一个初心,希望以菜品打破固有观念——吃素是乏味的、难吃的。当然,餐厅也不会制作仿荤菜。
棉花糖、甜筒,吃得有趣点
打造素菜,绝不会因为食材的选择少而缺乏可能性。相反,更多关注点放在了蔬菜谷物上,会激发你更深度的挖掘食材。据不完全统计,福和慧近两年的菜品,所用到的食材已多达80多种,包含水果、蔬菜、干果、豆制品、菌菇等多个种类。因素食的食材口感略单一,食材们往往组合呈现。
因为素食的烹饪方式相对简单,所以对品质要求格外高。餐厅食材大多是卢师傅跑了很多地方才找到的,像一道简单的山药泥,是白山药与紫山药的混合,点缀上鸡纵菌。紫山药并不常见,因花青素含量是普通山药60倍,呈现出紫色,营养更加丰富。为了打造有趣的素食体验,菜品的呈现方式更多元,如西兰花和海苔制成的脆片,或者树莓和茉莉花茶调制的棉花糖,满口都是梅子的酸甜和茉莉花清香,或是菌菇入茶,加上酥脆的油条。
最特别的当属牛油果的黑色甜筒,墨西哥牛油果、西红柿、芒果的果肉切成块,拌成沙拉,放在黑芝麻的甜筒皮中,作为开胃小食。
油条腐乳,满是上海味
在卢师傅的非素菜中,就有很多上海文化的融入,“每个地方都有豆浆、油条,但上海的豆浆、油条最好吃。”因此他将豆浆做成冰淇淋球,撒上做成脆片的油条,让人吃到老味道时,却是新形式。在福和慧,亦有这种灵感的延续,“上海早晨”,油条、糖粥、腐乳三个元素,呈现老上海人的生活风貌。
或者像呈现本帮口味的“三品”,压成葫芦状的素鸡,菌菇裹着脆藕的“糖醋排骨”,加上豆腐皮包着的小素包,味道的调和都源于其本帮菜扎实的功底。
主厨Kirk Westaway
凭借素食摘星的米其林餐厅还有很多,如新加坡的JAAN,主厨Kirk Westaway自小和父母种植、采摘有机蔬菜,他通过组合蔬菜、水果,呈现看似简单,实则是有着各种味道交融的菜品。
餐厅JAAN的素食菜品
从Joia和福和慧两家素食餐厅呈现的菜品,我们能看出未来素食发展的大致趋势,如对在地食材的重视,食材的简单化烹饪,纯天然食材的广泛使用等等,而这些也是未来餐饮发展的重点所在。
Joia颜色丰富的菜品
随着素食者越来越多,餐厅的主厨们也需要备一套素食菜单,愿今日的素食探访为你的素食菜品提供更多思路与借鉴。

本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