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的分类

素食分类的缘起

素食产生于3000多年以前的中国,在2000多年以前,开始出现西方非肉食主义,以及印度的佛教素食。源自传统祭祀文化与修炼养生文化的中国素食、印度佛陀年代提出的佛教素食以及古希腊苏格拉底提出的非肉食主义构成了世界素食文化的三个代表。

随着佛教在印度的消亡,佛教素食主义主要留存在大乘佛法弘扬的地区,到目前为止,印度已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佛教素食,剩下的只有非肉食主义。由中国传统祭祀修炼养生素食、中国化佛教素食、以及南宋末年产生的道家素食三者汇流,形成中国化的素食,其重要特征是不吃肉食与五荤食物。西方素食从苏格拉底提出的动物生命关怀开端发展到今天,历经几次高潮和低谷,到当代已经形成了以时尚与健康为特征的素食运动。

西方素食与中国素食最大的区别是五荤,也称五辛。公元2000年之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文化复兴以及大乘佛教的恢复建设,素食出现了一个新的形式——蛋奶素,接受蛋奶素的人群数量不少,并有越来越扩大的趋势。

关于素食的标准一直以来是百家争鸣、各执己见,素食营销网2010年在中国九华山举办的第三届素食营销论坛期间,就明确提出研讨素食标准的议题,在后续七年时间里每年都在这个议题上进行大量的研究和讨论,直至2016年第九届(香港)素食营销论坛,基本完成了素食思想的探讨与总结,形成了一个融合东西方素食发展源流与时代趋势的的素食划分标准,获得了大众的普遍认可。新的素食标准将素食分为三类:一、全素(中国素);二、蛋奶素(现代素)三、蔬素(西式素)。

全素(中国素食)

中国传统文化中,饮食方式分为三类:素食、荤食和腥食。腥食是指以动物性原材料制作的食品。荤食又被称为“五荤”,《本草纲目•菜部》记载,“五荤即五辛,为其辛臭昏神伐性也。”中国传统文化以大蒜、小蒜、兴渠、慈葱、茖葱为五荤。中国素食是指不含五荤和腥食的饮食,即非肉食、非荤食的饮食。

蛋奶素(现代素食)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文化复兴以及大乘佛教的恢复建设,素食出现了一个新的形式——蛋奶素,接受蛋奶素的人群数量不少,并有越来越扩大的趋势。蛋奶素是指饮食上非肉食,但兼具食用鸡蛋、牛奶、蜂蜜、燕窝等动物附属品的饮食方式。

蔬素(西方素食)

在西方传统文化中,饮食方式分为两种:蔬食和腥食。蔬素是指非肉食的饮食方式。西方素食从苏格拉底提出的动物生命关怀开端发展到今天,历经几次高潮和低谷,到当代已经形成了以时尚与健康为特征的素食运动。西方素食与中国素食最大的区别是五荤,也称五辛。